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英媒:莫迪和習近平在美比試「軟實力」

Image copyrightAFP

《經濟學人》網絡版一專欄文章比較了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後腳的訪美行程、目的、表現和效果,認為這一比照折射了中國和印度在美國進行了一場軟實力較量。Image copyrightAP

莫迪的座右銘似乎是這樣的:他能做的任何事,我都能做得比他更好。這次對美國的正式國事訪問上,許多方面兩人不相上下,比如美國人的不信任,就適用於莫迪的承諾和習近平的表態。

但在「美國人氣」孰高孰低的較量中,莫迪顯然更勝一籌,文章說。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莫迪是民主體制中經選舉產生的政治領袖,這意味著他具備了勝選所必備的技能,比如願意當眾流露情感、熊式擁抱、提到母親時雙眼濕潤等。

第二,莫迪在美國受到人數眾多且影響力相當大的印裔社區,還有熱切為印度游說的團體的支持,但很難設想習近平主席在美國有類似的群體感召力,部分原因是許多華人不接受共產主義,而對中國共產黨領袖表現出熱情可能會被懷疑充當「第五縱隊」。

第三,印度不是中國。中國看上去越像是對美國利益的威脅,印度作為制衡力量的重要性就越大;對中國經濟的擔憂越甚,寄予印度的希望就越多。

「攪局」

《金融時報》說,習近平主席訪美,不少人「攪局」,包括教宗、普京和特朗普。

習近平主席對美國展開國事訪問前,負責籌備的中國官員希望籍此為中國國家主席在國際舞台上塑造一個倍受歡迎的領導人形像,結果卻發現在美國那一周時間裏總是被時下「全球最引人矚目的新聞人物」搶風頭。

文章說,稀釋了美國公眾對習近平訪美關注度的主要包括:美國人對幾乎同時到訪的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的澎湃熱情、特朗普爭取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聲勢,還有俄國總統普京跟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聯合國大打外交架。

文章分析了教宗方濟各訪美、特朗普競選和美俄緊張在美國媒體眼裏的各自具備的重要程度,但最後總結說,儘管習近平訪美沒有使他在美國的形像升華,但並非沒有成功之處,主要是禮賓方面毫無瑕疵,為中國國內受眾展示了很強的領袖形像。

利弊兩分法

《每日電訊報》金融專欄作者華萊士撰文說,從股市角度講,中國打噴嚏世界都感冒,但這事是好是壞取決於各自所處行業和角度。

這是因為中國股市踉蹌或震蕩,一個後果是更多中國公司將認識到走向世界的重要性,更多到歐洲、英國市場尋找投資機會。

作者認為,近期一些歐洲或英國公司被中資收購交易表明,政界或輿論擔心外國人掌握英國資產比例過高可能會損害英國經濟,那其實是沒有道理的。被中國公司收購的歐洲企業將因此獲得別人難以想像的中國和亞洲市場機會。

與美國相比,歐洲資產目前較便宜,所以對中資的吸引力較大。也有觀察人士認為,不應該指望中國經濟增速減緩或股市短期震蕩會導致大批中國投資資金湧入歐洲,但英國財相奧斯本訪華之行確實會帶來一些收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