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1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2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機器人都能寫新聞 記者們真要失業了嗎?

機器人新聞很快將成為新常態?

機器人跟記者併肩工作,寫新聞,已經是一些媒體機構的現實。有些體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機器人新聞"- 不是關於機器人的新聞,而是機器人做的新聞 - 在人類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對於此刻正在電腦前寫稿的記者們來說,似乎飯碗受到威脅,形勢不太妙。

紐約州調查推特大V背後的"粉絲工廠"
人工智能:英、中、美上演"三國演義"
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科幻版vs現實版

 
編輯室同事

美聯社的一套電腦系統已經能夠從大量數據中篩選出新聞線索,編成新聞文稿;其中一部分混在記者寫的稿件裏一同電郵給報刊客戶,而且不少還不加潤色就被報紙採用了。

中國的新華社正在重組,以便讓人工智能更深更廣地融入編輯室工作。

《洛杉磯時報》自2014年就開始發佈根據官方數據生成的地震預警消息。《華盛頓郵報》去年宣佈將派機器人報道美國高中生足球賽。

機器人進入新聞編輯室,正值全球紙媒面臨發行量下降和廣告向線上轉移的雙重衝擊。

視頻:機器人哈里拜訪BBC廣播大廈
認識北京呆萌機器僧人"賢二"
Automated stories are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but at what cost?

在越來越多的行業,機器人都被視為人工勞動力的潛在替代,而且成本更低。一種預測說,到2030年,機器人將從人類手裏奪走8億個工作。但在新聞領域,它們能奪走的百分比有多少?

根據美聯社的試驗,目前階段機器基本上只負責在海量數據中搜索有用信息,但美國的線上線下媒體提供的內容,越來越多出自機器。

2017年,設在牛津大學的路透社新聞研究院做的一項研究發現,歐洲各地的媒體每月發表成千上萬篇機器自動生成的新聞,主要是迅速發佈公眾感興趣的數據,比如選舉結果和經濟數據。


荷蘭一家通訊社在用機器更新寫給未成年人看的新聞稿,使用的語言較簡單。

迄今為止,已經上崗的機器人"頭腦"比較簡單。當然,在機器人世界,這種狀況不會持續很久。

中國的騰訊最近亮相的一套系統可以自動寫作一篇完整的演講稿。

新聞網站Quartz的執行總編扎克·塞沃德(Zach Seward)曾用類似的系統寫了一篇在大會發言稿,據說他對文稿很滿意。

谷歌將在中國設AI中心 為亞洲首個此類項目
科學家教機器人感知疼痛並作出反應
科技巨頭捐十億美元研發利他人工智能
上海服務業迎來智能機器人

機器人,或新聞軟件,將加入這些傳統的記者工具?

但核心本領奪不走

然而,寫稿只是記者工作的一部分。機器能就特定話題做電話採訪嗎?能寫出有文採、直抵人心的報道嗎?

技術上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問題擬好,讓機器打電話採訪。但編輯是否願意這麼安排則是另一個問題。

不過,更靠譜的判斷是,機器人或軟件將很快成為記者們手裏的一個工具,用來搜尋新聞線索或生成內容。

這枚硬幣的另一面,是工具被濫用。

在新聞和社交媒體行業,機器被用來生成和傳播假新聞,也已經跟"機器手點讚"、「殭屍粉絲團」之類傳統利用一樣,成為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社交媒體上已經出現這種跡象。


不過,機器有機器的特長

需要聲明,BBC目前還沒有採用機器生成的故事,但BBC的新聞實驗室正在研究讓機器承擔部分新聞採編和製作,包括聽寫採訪文稿、檢索公共數據找線索。

不過,記者的核心職責是從採集到的數據和信息中篩選、掂量、分析、權衡、組織,寫出有理有據、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報道。

這是一門活技術,代代相傳到今天,經過百餘年的演化。如果說機器人最終也能掌握這門人性比重極大的技術,那也不大可能是現在。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