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致命武器—美國"戰斧"巡航導彈誕生始末


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是一種長程,全天候,具有短翼,以次音速巡弋飛行的飛彈。1972年由通用動力公司開始研發,1983年推出服役。戰斧巡弋飛彈設計上是一種中到遠距離,低空飛行,並且以模組化設計,能夠自陸地,船艦,空中與水面下發射。雷神麥道都獲得過生產合約共同生產。


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經歷過德國V-1飛彈的攻擊後,利用占領德國期間大規模搜集各類相關發展的資料、硬體與人員,送回美國之後加以分析、組裝、測試,作為後續發展的基礎。巡弋飛彈的發展自1940年代末期就一直進行,直到彈道飛彈成熟之前,巡弋飛彈是美國早期核子打擊的主要手段。當彈道飛彈能夠以更高的速度攻擊更遠的目標下,巡弋飛彈的發展腳步就漸趨緩慢。
戰斧巡弋飛彈的產生來自於科技發展與政治需求兩方面的結合。在科技發展方面,戰斧飛彈得利於:
  1. 自1950年代以降,體積上持續縮小,但是功能和精確度不斷提升的導引系統。1958年LTV-Electro公司(後來更名為E系統公司)研發出地形輪廓匹配(Terrain Contour Matching,TERCOM)導引系統,他的體積比過去的使用雷達做為地形比較的導引系統要小且輕,但是在精確度上有大幅的提升,也因此成為美國兩款巡弋飛彈的導引系統。
  2. 1964年威廉斯研究公司提出一項小型渦輪扇發動機的研發案,這一款發動機預備做為可被單人使用的「飛行腰帶」飛行器。這個飛行器能夠以95公里/時的速度飛行16公里的距離。1967年威廉斯推出重量僅有31公斤、直徑30.5公分的WR19渦輪扇發動機(對外正式型號為F107),這顆發動機可以提供1.910千牛頓(430磅)的推力,相較於當時具有類似推力輸出的渦輪發動機,WR-19的體積和重量都非常的小,經過不斷的測試和改良之後,WR-19的可靠度讓縮小巡弋飛彈的體積不再是夢想。
  3. 核子武器小型化,使得同樣體積與重量的彈頭的威力大幅提升,或者是同樣威力的彈頭能夠安裝在較小型的飛彈上面。
美國在越戰期間大量使用各類遙控無人載具執行對北越的高危險性任務所獲得的經驗,累積出一批對研發與布署無人作戰載具的支持者。此外,美國海空軍常年使用小型無人靶機誘餌之後,也在1960年代構思在研發新一代靶機時加入可攜帶武裝的需求,這些需求後來演變為次音速巡弋無武裝誘餌(Subsonic Cruise Unarmed Decoy,SCUD)與次音速巡弋攻擊飛彈(Subsonic Cruise Attack Missile,SCAM)計畫。然而這兩項計畫到了1970年代先後被取消,不過他們已經為後來的巡弋飛彈研發計畫打下良好的基礎。
蘇聯在冷戰時期最先將巡弋飛彈使用於武裝衝突上,使用最多,戰果也最豐碩的就是於1967年重創以色列驅逐艦冥河反艦飛彈,再加上蘇聯推陳出新的各類巡弋反艦飛彈嚴重刺激美國,讓美國不得不急起直追,首先布署的是體型較小的魚叉反艦飛彈
Tomahawk Block IV cruise missile.jpg
戰斧巡弋飛彈實驗版
概觀
類型巡弋飛彈
服役1983年
設計生產通用動力公司雷神公司
單位造價57.5萬美元
技術數據
長度6.25 m
直徑0.52 m
翼展2.67 m
負載重量1,000 lb(450 kg)
整體總重1,440公斤(3,200 lb)
發動機威廉斯國際
F107-WR-402型渦輪扇發動機
最大速度880 km/h
有效射程第二批次戰斧飛彈:2,500公里
第三批次戰斧飛彈:艦射型射程為1,667公里,潛射型為1,127公里
導引方式慣性導引+GPS+影像導引
彈頭BLU-97/B合併效應彈
W80核彈
發射平台海上及水中
來源:維基百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