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報告:台灣應減少戰機增加地對空導彈防禦


台灣經國號戰機發射天劍-2型空對空導彈(資料照)

一份新出爐的報告建議台灣減少對先進戰機的投資,將有限資源投注於地對空防空導彈。報告說,台灣面臨全世界最困難的空防挑戰,現有空防已不足以防禦中國的攻擊,解放軍已具備將所有台灣戰機摧毀於基地內的能力,台灣應該調整空防戰略,而投資於地對空導彈系統的資源應該優先於用來購買戰機。

美國國防智庫蘭德公司這份172頁報告稱,由於地理位置接近中國,台灣戰機縱深不足之下面臨解放軍極大威脅,台灣必須重新調整空防戰略,加強投資更機動及短程的地對空導彈防禦系統。

報告說,台灣空軍在面對解放軍的威脅時有3大弱點:未升空時對導彈攻擊防禦能力脆弱、空中戰機數量處於劣勢、戰機能力不如解放軍最新型戰機。

報告對台灣提升空防能力提出建議,認為台灣應該在空防策略和投資上作出大幅調整,汰換掉現有的經國號和幻象戰機,將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移動型的地對空導彈(surface-to-air, SAM)防禦系統。

這份名為“台灣空防選項:對相對成本與作戰效益評估”的報告是由蘭德分析師麥克·羅斯湯伯(Michael Lostumbo)、大衛·弗列林杰(David Frelinger)、詹姆斯·威廉斯(James Williams)及巴瑞·威爾森(Barry Wilson)共同撰寫。

他們認為,以目前的軍力結構來估計,未來20年台灣必須花費220億美元來維持作戰能力,外加33億美元來進行F-16A/B戰機的升級,但不幸的是,等到這批戰機的升級完成後,解放軍也將具備更先進戰機,面對解放軍快速提升戰力對台灣造成的威脅,如何運用這筆250億美元資金才是改善台灣空防最有效的方式。

報告列出台灣空軍在4種不同兵力結構下面對3種衝突場景的分析。4種兵力結構是:1)維持台灣現有328架戰機;2)混合兵力,維持F-16機隊,淘汰幻象及經國號戰機,將省下資金投資於導彈防空;3)汰除所現有機隊,改換成57架具備短場起降能力的F-35戰機;4)以防空導彈為主要兵力,汰除現有的機隊,維持50架升級後的F-16A/B戰機,大量投資於導彈防禦系統和編制。

針對這4種兵力結構應對3個可能的場景:與敵機爭奪制空權、壓制及威懾敵機攻擊,以及面對敵軍全面來襲加以分析後,結論是台灣領導人必須降低對戰機效能的期待,考慮對其空防進行巨幅改變,因為如果繼續維持目前空軍機隊的規模,台灣將錯過投資一個在戰時更具有效能的地對空導彈部隊的時機。


蘭德公司有關台灣空防選項的報告封面
蘭德公司有關台灣空防選項的報告封面

對於這份報告內容,美國《防務周刊》星期二的一篇報導指出,台灣要擁有具備短場起降能力的F-35B戰機是一個不大可能的選項,因為這會有政治及技術上的障礙,台灣的政治生態及空軍內部的士氣和榮譽也不太可能允許戰機機隊縮減的狀況發生。此外,蘭德報告也沒有考慮到台灣決定建造8艘潛水艇對國防開支的需求,這將影響到對防空導彈系統的投資。

報導說,台灣還有4年就要舉行下一次總統選舉,屆時中國有可能取得對南中國海的控制,並開始將目標轉移到如何控制台灣,方式包括取得台海制空權、封鎖通過南中國海的石油航運,或是發動一個全面性的侵略行動。

不過報導稱,中國要對台灣發動全面進攻的前提可能是,立場傾向台獨的民進黨在2020年的總統選舉中勝出,而對北京友善的國民黨在台灣選民結構快速改變下消失不見。

來源:美國之音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