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1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2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人工智能突破聲音障礙


MIT開發出一款人工智能系統,該系統可“觀看”無聲視頻並生成該視頻應該包含的聲音

人工智能已經突破了一項聲音障礙。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人工智能系統,可以“觀看”無聲的視頻並且生成一段聲音,效果十分逼真,以至於多數觀眾無法分辨出這些聲音是否是計算機生成的。

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MIT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稱,其“深度學習算法”是頭一個通過“聲音圖靈測試”的,生成的聲音能夠以假亂真。

這款視覺指示聲音系統(Visually Indicated Sounds,簡稱Vis)受到訓練,能夠對棍子擊打、刮擦或者捅一系列物體(從樹葉、水到土壤和鋼鐵)時發出的聲音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稱,Vis的本領可以延伸至很多其他場景。例如,未來的版本可以為電影和電視生成比傳統方法(比如在鋁箔上撒鹽以模擬雨聲)更逼真的聲音效果。


該項目的負責人安德魯•歐文斯(Andrew Owens)稱,更重要的應用或許是幫助機器人理解物體的物理屬性、更好地與它們所在的環境互動。該項目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上展出。

“機器人可以看著人行道、本能地知道水泥地是硬的而草地是軟的,因此知道如果它踩上兩種地面會發生什麽,”他說,“能夠預測聲音,是預測與世界進行物理互動的後果的重要第一步。”

該MIT團隊“訓練”Vis的方法是,向其輸入包含4.6萬種聲音的1000段視頻,這些聲音是鼓槌在不同堅實度的物體上敲打或劃過而產生的。之後,幫計算機在大量數據中找到模式的“深度學習”算法對這些聲音進行解構。

為了從無聲視頻片斷中預測一種新聲音,Vis會查看最可能與每個視頻畫面相關的音頻屬性,並把這些音頻串在一起編輯成連貫的聲音。Vis可以模擬快節奏和舒緩的微妙聲音,無論是斷斷續續拍打岩石的聲音,還是穿過常春藤時發出的細小沙沙聲。它既可以模擬擊打墊子發出的低沉砰砰聲,又可以模擬敲擊欄桿時發出的刺耳聲音。

為了測試這些聲音在人耳聽起來的逼真性,研究人員對400名觀眾進行了調查。他們觀看了兩遍視頻,其中一遍聽的是真實聲音,另一遍聽的是Vis的模擬版。他們要說出哪一次是真實的聲音。

如果Vis生成的聲音與真實的聲音無法區分,Vis版被選擇的概率應為50%。結果調查得出的概率為40%,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分數。

當聲音清晰、尖銳時——比如敲木頭或金屬的聲音——該系統的表現最差,在生成由樹葉或泥土產生的較輕柔、持續時間較長的聲音時,Vis表現最好。有時,如果棍子剛好停在目標物之前,它還會“幻想出”假的敲擊聲。

歐文斯的夢想是在沒有明確視覺線索的情況下讓Vis模擬聲音。“從微風輕撫、到筆記本電腦的嗡嗡作響,任何時候環境中都存在著許多與我們正盯著看的東西無關的聲音,”他說。

來源:FT中文網

世衛:巴西奧運傳播寨卡病毒「風險低」

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因為巴西舉辦奧運會導致寨卡病毒在全球傳播的「風險很低」。

世界衛生組織周二(14日)表示,因為巴西舉辦奧運會導致寨卡病毒在全球傳播的「風險很低」。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說,8月份的里約奧運會沒有必要因寨卡疫情易地舉辦,或者延期或推遲舉辦。

世衛重申此前的建議,認為沒有必要對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疫情感染地區實施旅行或貿易限制。

寨卡病毒主要由伊蚊傳播,被認為可以導致新生嬰兒缺陷。

世衛早已宣佈寨卡為全球公共衛生的突發事件。它建議孕婦盡量避免前往里約奧運,而遊客應採取預防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雖然有些科學家表示擔心,但世衛組織說,在巴西8月份的蚊子的活動相對較少。

巴西官員們預計,屆時約38萬外國遊客會前往觀看里約熱內盧奧運會。

世衛還補充表示,現在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遊客訪問巴西,即使不舉辦奧運會也不會顯著減少去那裏的人數。

一年前,寨卡病毒疫情在巴西爆發。但現在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仍在繼續傳染疫情。

在巴西,有1400例嬰兒小頭症和寨卡有關。

上個月,來自十多個國家的150名醫生,科學家和倫理學家簽署了一封公開信,敦促世衛組織考慮因為寨卡病毒疫情將里約奧運異地或推遲舉行。

來源:BBC中文網

日防衛相晤美軍司令 應對中國軍艦航行問題

斯威夫特表示將多次進行軍演,包括正在沖繩周邊海域舉行的海上自衛隊與美國、印度兩國海軍的聯合訓練「馬拉巴爾」及今年夏天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RIMPAC)等。(資料圖片)

鑒於中國海軍艦船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附近毗連區航行,日本防衛相中谷元14日與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在防衛省會談,就日美合作維護東海穩定達成了一致。

共同社報道,關於本次的應對,中穀指出「通過(調整包括平時在內的自衛隊和美軍運作的)同盟調整機制,與美國在交換情報等方面進行了緊密合作」。同時強調「在東海也努力明確展示日美同盟的存在感與威懾力十分重要」。

斯威夫特表示將多次進行軍演,包括正在沖繩周邊海域舉行的海上自衛隊與美國、印度兩國海軍的聯合訓練「馬拉巴爾」及今年夏天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RIMPAC)等。

關於中國海洋活動活躍的南海問題,中穀表示支持美軍派遣軍艦的「航行自由」行動。

2013年美國參議院又通過關於釣魚島問題的決議,指中國的行為加劇東亞緊張局勢,重申將依據《美日安保條約》應對任何對釣魚島的武力攻擊。

隨後在同一年中國宣佈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此後美國與日本繼續加強防務合作,強化美日同盟,支持日本在全球範圍行使集體自衛權。

中國認為自2010年美國開始「重返亞洲」,加強在亞洲的軍力部署,強化美日軍事同盟,鼓勵日本增加軍事能力,是東海和整個亞太地區緊張的主要根源。

目前包括沖繩在內的日本島鏈集中了美國在亞洲最多的軍力,對中國進入大洋形成了一道屏障。日本自衛隊目前正在加強建設雷達站和反艦導彈陣地。

五十年代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將日本,琉球和菲律賓群島等島鏈稱作圍堵亞洲大陸的「不沉的航空母艦」。近年來中國軍艦頻繁穿越宗穀海峽,宮穀海峽走向遠洋被看作是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發展遠洋投射能力的努力。

來源:BBC中文網

回收式航天器美夢成真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太空火箭向地球方向俯衝下來,減搖鰭劇烈的震動著,燃燒氣體射流保持穩定。看起來像是要注定奔向毀滅的一次飛行。但當它接近地表,發動機轉速增強,火箭的飛行速度顯著放緩,登陸支架從兩側彈出,隨著滾滾濃煙散盡,火箭穩穩的直立落在地面,完好無損。

在十年前,這都是一個不可想像的畫面。但是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加利福尼亞火箭製造商SpaceX公司在過去的四個月裏面四次回收了軌道火箭——一次是2015年12月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 Florida)回收的,另一次是今年四月首次在大西洋中部的遙控駁船上回收了火箭。而這些並不是仿真火箭:這兩枚都是剛剛將商用航天飛船發射入軌道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的40米長的第一級火箭。

通過將返回的火箭進行翻新和再利用,SpaceX公司的創始人、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希望最終能使火箭像商業飛行一樣經濟。他認為,既然波音747飛機不會在每次飛行後被扔掉,那麼為什麼航空飛船不行呢?

科幻小說曾經在一個世紀之前就開始預言可重覆使用的航天器的出現,航天工程師們從20世紀中期就開始嘗試創造的航天飛機(Space Shuttle)恐怕是最接近這一目標的飛行器了。那麼為什麼人們過了這麼長時間才開始認真的考慮要實現可重覆使用的航天器呢?

SpaceX公司最近成功的從浮動平台上回收了火箭。(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首先,值得強調的是,SpaceX並不是在孤軍奮戰。由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創辦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三次成功的發射和回收了新謝巴德(New Shepard)亞軌道太空旅遊火箭,每一次都將火箭發射至亞軌道空間,大概海拔100公里(61英里)處。

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宇宙飛船二號」(SpaceShipTwo) 也可以進行多次亞軌道飛行。「使用現代科技的小型飛行器比宇宙飛船更容易實現回收,亞軌道飛行器更是如此」維珍總裁喬治·懷特塞茲說(George Whitesides)。

但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則是一個更了不起的技術成果。要讓衛星能夠成功進入低地球軌道,需要火箭飛行的速度在6000公里/小時(或3726英里每小時)左右,如果要進入對地靜止軌道,則火箭需要9000公里/小時(或559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這樣火箭的一級助推器才能重返地球被回收。

「亞軌道飛行器垂直升空和下降,」美國的太空企業家拉提夏·加裏奧特·德卡尤克斯(Laetitia Garriott de Cayeux)說。」「雖然這很難,但是飛行器在達到頂端的時候速度實際為零,之後通過重力直接拉回到地球。因此實現亞軌道飛行器的重覆使用比在軌飛行器實現重覆使用要容易,」她說。


如果高科技的飛機可以重復飛行,為什麼商業航天飛船不行呢?(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因此概括的說,技術瓶頸阻礙了火箭重覆使用的較早實現。而可重覆使用的航天飛機這一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前。

在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前,航天飛機被認為是可重覆使用的航天器的未來,位於華盛頓的史密森學會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Air & Space Museum)的羅傑·勞紐斯(Roger Launius)說到。在1920 和1930年代,科幻漫畫例如《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和《飛俠哥頓》(Flash Gordon)中已經提出了這個想法,裏面的每一個太空飛船都是可回收的。因此在二戰前,我們一致認為太空飛船飛行是類似商業飛行的活動。」

1945年後,被俘的德國火箭科學家透露,他們曾計劃打造一艘亞軌道太空飛機,納粹希望使用這架代號為銀鳥空天轟炸機(silverbird)的太空飛船轟炸美國,不過他們一直沒有建造這架飛船。這種飛船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它的形狀像一個翅膀,因此有助於產生氣動升力。美國空軍在1958年開始利用這一想法設計一個可回收的羽翼形狀的太空飛船,,但是由於登月計劃的出現,這架代號為X-20 Dyna-Soar的飛船計劃遭到了擱置。

「空間軍備競賽的出現把可重覆使用的太空飛船這樣的項目束之高閣,因為空間軍備競賽的全部目的是打敗俄羅斯人。同時,航天飛行器尚未具備探月計劃所需的科技水平,但是對於彈道太空艙的測試和研究已經在洲際彈道導彈系統上得以實現」。勞紐斯說。

「他們用於核彈頭的返回艙與載人飛船的類似,只需要改變載荷就可以完成。」

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重新開始了其念念不忘的計劃:打造可重覆使用的,有翼的太空飛機——航天飛機。

之後打造的五艘航天飛機,平均每艘進行了27次飛行任務;其中的明星是「發現者號」,共執行了39次任務。」因此航天飛機在重覆使用方面有著漫長的歷史,」位於科羅拉多州路易斯維爾的Sierra Nevada Corp空間系統公司副總裁兼負責人馬克.斯蘭格洛(Mark Sirangelo)說。

航天飛機的一個弊端是每次發射中間都需要進行翻新, Space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也必須如此。儘管SpaceX已經成功回收了火箭,但是他們尚未對回收的火箭進行再次發射。勞紐斯說,這才是他們面臨的真正考驗。」如果您可以重用空間飛行器的任何部分,下一次發射你就省錢了。但如果把火箭完全拆開進行翻修,那麼相當於每次發射都重新造了一個火箭。」


航天飛機表明一艘航天飛行器可用於執行幾十個任務。(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NASA當時還同時研究了一系列更小的可重覆使用的航天飛機,這些小型飛行器現在以其他名稱出現。例如美國空軍現在服役的X37B就是以NASA的x37為原型,這是一架無人駕駛的,通過火箭發射的航天飛機,可以在低地球軌道飛行負責執行長時間的秘密軍事任務,然後自主返回。

NASA在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開發的作為潛在的空間站救生艇的航天飛機HL-20,之後被斯蘭格落的Sierra Nevada Corp公司收購並更名為「追夢者號」(Dream Chaser)。Sierra Nevada Corp將美國宇航局的設計轉化成他們稱之為能夠製造的「最強大的可重覆使用飛行器」。這包括將美國航空航天局設計的金屬合金機身改成先進的輕質復合材料。

使用這種材料將更能夠應對航天飛行的應力、壓力和溫度,」 斯蘭格落說。該飛船能夠通過任何一個現代火箭發射並能返回任何一個能起降空客A320的機場。除了承擔NASA的貨運飛行任務以外,歐空局(ESA)和德國實驗室DLR認為「追夢者號」可以執行多項任務。例如包括可以攔截和去除空間碎片。

而航天飛機看起來是最為接近可複用航天器的設計,其他各種古怪的設計也出現了。旋轉火箭公司(Rotary Rocket Company)設計的「旋子(Roton)」,一個胡椒瓶形狀的航天艙,在1999年進行了測試,試圖解決一個從空間軍備競賽年代就困擾數百個返回艙的問題:他們希望自由選擇降落地點,而不是取決於降落傘飛行的位置。

「追夢者」航天飛機使用「升力體」的現代設計原理。(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旋轉火箭公司希望向宇航員提供一個可以選擇返回艙軟著陸地點的機會,這樣可以使飛行器更加可能被重覆使用。要做到這一點,當返回艙重新進入大氣層,在較稠密的空氣中會將嵌在其表面的直升機旋翼展開。火箭發動機作用於旋翼的尖部,使其能夠在一個合適的高度進行展開,之後宇航員可以通過駕駛直升機的方式控制方向,選擇落地的地點。請觀看下面「旋子」大氣測試飛行器,煙霧和未燃盡的燃料從火箭的旋翼處噴射而出。

不幸的是,旋轉火箭公司未能進行更高級的實驗,資金鏈就斷裂了。美國宇航局也曾考慮在「獵戶座」(Orion)航空倉上使用旋翼,但不是火箭驅動的那種。

經過SpaceX的努力,旋子使用的另闢蹊徑的部分方法得以發揚光大。其公司開發的Dragon V2七座載人航天飛船是美國宇航局為執行國際空間站任務而打造的,該飛船在艙外配備了八個發動機,最終將實現可重覆使用的目的。發動機有兩個功能:如果在發射階段火箭爆炸了,載人航空倉將進行爆破;為軟著陸提供助推力。美國宇航局最初設計的Dragon V2登陸將採用常規的降落傘在海洋上著陸,之後推進著陸。

美國火箭公司「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正在研究如何在未來的火神火箭底部拋棄大型,昂貴的發動機,並使之能夠通過翼傘系統飛行,並在半空中進行回收,類似間諜衛星上回收相機膠捲的辦法。這家波音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Boeing and Lockheed-Martin)的合資公司目前還在研發第二階段,也就是使發動機能夠停留在軌道上,通過再次發動執行類似衛星服務等其他任務。

在法國,空客正在研究如何從未來的阿麗亞娜6型(Ariane 6)火箭底部安裝的發動機可以自行使用飛行翼和小型噴氣發動機–這樣就可以自動返回機場。而中國航天局說,說中國計劃利用群傘技術用於長征火箭子級回收重覆利用。

Whitesides說,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未來會有很多代可重覆使用的航天器出現。類似於SpaceshipOne,獵鷹9號,新謝巴德和美國空軍X-37B這樣的先驅將會激發無數的追隨者,他們將徹底的降低人們飛行到太空軌道的費用。

來源:BBC中文網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讓黑客夢寐以求的蘋果手機汽車鑰匙

蘋果手機

蘋果公司並未確認其是否正在秘密開發智能汽車。但這家美國科技巨頭 5 月 24 日新通過的專利申請卻讓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在不遠的將來,黑客劫持汽車將有多麼容易。

這項專利名為「利用便攜設備進入/使用車輛」。這似乎是蘋果手機上自帶的一把數字鑰匙,可以通過藍牙解鎖或啟動汽車。其奧妙何在呢?您也可以臨時給第二部移動設備授予這樣的權利。例如,如果您想讓家裏某人在某天下午使用您的車,您就可以與其共享權限。

但這一切安全嗎?

任何存放在雲端的數據都會面臨安全風險,這裏我們談得不只是家人的度假照片。像蘋果智能手機這樣的汽車鑰匙會幫助盜車賊竊取您的汽車,甚至情況還會更糟。隨著汽車聯網程度的提高,黑客遠程就可以打開您的車庫。他們甚至能開啟前門、開燈,調整恆溫器和衝泡咖啡。

值得讚揚的是,以往記錄表明,蘋果公司顯然對客戶數據安全非常重視:今年年初,蘋果公司曾拒絕美國聯邦調查局要求提供「萬能鑰匙」繞過蘋果手機安全機制、解鎖私人數據的請求。美國聯邦調查局希望借助這種鑰匙調查一名槍手的蘋果 5C 手機,去年 12 月 21 日,這名搶手與妻子一起在加利福利亞州聖貝納迪諾發動了一起 14 死 20 傷的槍擊案。蘋果公司公開拒絕合作,其根據是,如果上述「萬能鑰匙」落入不法之徒的手中,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後來,美國聯邦調查局設法自行解鎖了該手機。)

所有這些都發生在一個關乎汽車持有權的新時代。前述最新專利為傳說中可能的蘋果汽車開發計劃提供了支持,而尋求將汽車接入雲端的公司並非只有蘋果公司。沃爾沃今年二月份已經開始測試自家的智能手機汽車鑰匙,豐田和福特也分別與微軟和亞馬遜合作,致力於加強汽車與家之間的互聯性。

但是,無論蘋果公司的新專利(或者蘋果汽車)會帶來怎樣的結果,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汽車與我們生活各個層面在技術上的聯繫將越發密切。因此,科技公司需要對每項新的研發成果都保持警醒的態度。

來源:BBC中文網

機器人有「傷人」功能 製造者希望引發辯論

裏本研製出來的機器人能自己決定是否刺破人的手指。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研究人員造出了能自己決定是否「故意傷人」的機器人。研製該機器人的專家裏本希望能由此引發對人工智能的深層討論。

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讓世界進入「機器人革命」的初級階段。但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人會不會傷害到人的問題,已經引起許多人關注。

機器人專家裏本製造出的這個機器人就能按照程序,自己「決定」是否要刺破一個人的手指。

裏本以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小說中用的「第一法則」來命名這個機器人。在阿斯莫夫的科幻小說裏,人類給機器人專門制定了法則,其中第一條就是「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或者在人類遭遇傷害時不作為」。

裏本說,這是「首個能自主並有意識地決定是否要違背阿西莫夫法則的機器人」。他希望他的這個「哲學試驗」能引發更多有關人工智能的爭論。

他說:「對人工智能的最大隱憂就是它們會失控。很多技術領域的大公司都說會有辦法,但我認為還是未雨綢繆的話,否則就太晚了。」


機器人目前給人的感覺都是可愛助人的一面。

他說:「我製造這個機器人就是在證明,能決定傷害人類的機器人已經存在了。我們必須要直面這個問題。」

裏本表示,有關人工智能的問題將進入一個倫理層面。他說:「機器人在倫理層面上可是靠不住的。」

裏本造出來的這個機器人造價不過200美元。但可以令人鬆一口氣的是,他不准備把這個機器人進行市場推廣。

裏本說:「一方面,機器人很好玩、令人喜歡;另一方面,機器人也會害人。」

來源:BBC中文網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IHS:2020年東南亞軍費開支增長23%



衛星新聞莫斯科6月2日電 研究調查機構IHS Inc.表示,因為中國南海局勢日趨緊張,到2020年東南亞地區的總國防開支將上漲近23%,約為5330億美元。

該機構預測東南亞的國防開支將增長近23%,由2015年的4350億美元到2020年的5330億美元。

IHS指出,到2020年世界國防開支的重點投入地區已從西歐和北美髮達國家逐漸轉到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

該機構專家認為,到2020年之前印尼和越南將每年把國防預算提高5%-6%。國防工業領域的投資也將急劇增長,在菲律賓和印尼分別增長20%和40%。

IHS稱,美國取消武器禁運後,越南將更積極地進口各類武器,為部隊現代化投入更多資金。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越南和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洛克申在接受“衛星”新聞通訊社的採訪時指出,南海已經變成軍事工業領域非常有利的市場。他認為,這種發展勢態對東南亞的安全和穩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洛克申說:“該地區正在進行軍備競賽,這種錯誤將帶來可怕的後果。”

來源:俄羅斯新聞網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消息人士:「聯盟-MS」飛船或推遲至7月7日晨發射



衛星新聞莫斯科6月2日電 知情人士向俄新社表示,新系列「聯盟-MS」飛船將下一批機組人員送至國際空間站的首次載人發射或將從6月24日延期至7月7日。

飛船應將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宇航員、組長阿納托利·伊瓦尼申、日本宇航員大西卓哉、美國航空航天署宇航員凱特·魯賓斯送至國際空間站。

該名知情人士表示:"若決定因彈道條件而將發射推遲至7月7日,當天可能在莫斯科時間4點30分發射(北京時間9點30分)。但目前尚未作出延期發射的正式決定,現在討論具體日期為時過早。"

此前另一名消息人士向俄新社表示,若"聯盟-MS"推遲發射,尤里·馬連琴科、蒂姆·皮克、蒂姆·科普拉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的時間也會推遲,但不會晚於7月10日。日期有可能根據彈道條件再次變動。

"進步-MS"貨運飛船的發射因"聯盟-MS"延期而從7月7日推遲到7月17日發射。

來源:俄羅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