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1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2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美國航天局啟動模擬火星生活實驗

Image caption參與實驗的宇航員外出必須穿著全套宇航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選拔的一組六名宇航員正式進駐位於夏威夷某荒蕪火山腳下的一座密封模擬火星營地,啟動為期一年的隔離生活實驗。

這一組六名宇航員包括一名法國天體生物學家,一名德國物理學家和四名美國人。四名美國人分別是一名建築師,一名記者和一名土壤學家。

據介紹,這將是迄今為止世界宇航界時間最久的一次隔離生活實驗。

美國航天局此前最長的一次模擬封閉實驗為期僅八個月。

條件艱苦

進駐穹頂密封式營棚的六名男女未來一年中將面對無新鮮空氣、無新鮮食品、無個人隱私,以及狹窄擁擠的生活空間等多重身心考驗。

依照要求,即使需要外出,宇航員也必須穿著全套封壓的「笨重」宇航服。

宇航員在密封營棚中每人僅有一個很小的艙鋪,食品包括乾酪粉和金槍魚罐頭。Image copyrightAFPImage caption位於夏威夷某火山山麓的密封穹頂營棚Image copyrightAFPImage caption參與實驗的男女宇航員和隨行記者合影Image copyrightAFPImage caption封閉營棚內景:營內每人只有狹小的鋪艙和有限的工作空間

專家指出,未來的載人火星探測使命每期均需一至三年的時間,因此此類隔離生活實驗對凖備未來火星探測使命非常重要。

專家說,以往實驗最關注的是太空旅程中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元素,而此次實驗則更多關注長期生活在擁擠封閉的環境下對人際關係可能造成影響。

美國航天局的人士表示,實驗很可能顯示,即使挑選最優秀的人士,長期在缺乏「人際空間」的環境下共處也難免會產生人際矛盾。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幾乎讓英國圓了太空夢的納粹火箭

Image copyrightScience Photo LibraryImage captionV2被認為充滿了尖端科技

1945年夏,歐洲戰事告終,盟軍集團迅速展開了對納粹V2火箭的揭秘工作。這些由苦役製造出來的恐怖武器雖然對戰爭結果並無多大影響 — 但它們卻擁有足以改變世界的潛力。

曾任倫敦科技博物館工程類展品主管的約翰·貝克雷克 (John Becklake) 表示:「為獲得V2導彈技術,美國人、蘇聯人、法國人和我們之間,還曾有過一場並不體面的爭奪。」

1945年5月,擔任希特勒復仇武器計劃領隊的韋納·馮·布勞恩 (Wernher von Braun) 投降美軍,並被秘密轉移到了美國。同月,蘇聯人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佩內明德截獲了馮·布勞恩的研究與測試設備。與此同時,法國人聚集了40位德國火箭專家和工程師,而英國人也用組裝火箭進行了多次試飛。Image copyrightGettyImage caption德國的V2火箭曾在二戰中給英國帶來嚴重損害

作為「逆火行動」的一部分,英國的項目是要在V2火箭墜入北海之前,將其從荷蘭發射至太空邊緣。相關的實驗很成功,根據報道,試驗導彈的落點就在預定目標的三英里範圍內 — 遠比德國人在戰爭期間的試驗凖確得多。

此時,負責監督試驗的工程師便意識到,馮·布勞恩解決了火箭技術的基本問題。他設計出了體型龐大的引擎,助力高速飛行的燃料泵和一套精密的導航系統。

此後幫助重建展覽用V2火箭的貝克雷克表示:「不誇張地說,這款火箭是領先於當時的世界水平的,它充滿了尖端科技。」

從太空觀望

倫敦英國星際學會的工程師當時認為,這一技術能夠幫助學會實現建造太空船的夢想、一個在那之前五年前就開始構築的夢想。1946年,學會成員、設計師兼藝術家的拉爾夫·史密斯 (Ralph Smith) 便做出了一份詳盡的提案,擬將V2導彈轉變為「載人火箭」。

史密斯的原型火箭設計包括擴展並強化V2的艙體,增加燃料並將一噸重的彈頭替換為載人太空艙。彼時的火箭還不足以載人進入軌道。但相反的是,當時的宇航員(僅搭載一人)則要被送到距離地球30萬米的拋物線軌道上。Image copyright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Image caption史密斯設計的火箭完全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

以兩度角發射的火箭進入太空後,火箭將會分離,前錐體向後剝落,太空艙便顯露了出來。史密斯在其設計中加入了兩扇玻璃,並建議首位太空宇航員穿上高空飛行服,並在有限的太空漫遊時間裏觀察地球、大氣層和太陽。隨著西方對蘇聯合圍計劃的展開,原型火箭也將成為偵查敵方疆域的理想工具。

五分鐘左右的失重之旅過後,太空艙將墜入地球,艙體的防熱罩會保護宇航員免受傷害。同時配備的降落傘也會張開,以確保其緩慢飄落著陸。此外,火箭上也配備了分離降落傘,以期對整個航天器進行重覆使用。

史密斯的設計考慮了所有細節 — 從火箭具體的三維尺寸到引擎的推力再到宇航員將要體驗的重力因素。

研究原型火箭設計的太空歷史學家、航天雜誌編輯大衛·貝克爾表示:「這套設計是完全可行的,所有的技術條件均已具備,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便可實現。」

曾在美國接受V2技術培訓、常任NASA航天飛機項目工程師的貝克爾說,原型火箭在當時領先了世界10年時間。「到1951年,英國本就能夠通過彈道軌道將宇航員送入太空。」

核武器而非火箭

1946年12月,史密斯將自己的航天器設計呈交給了英國政府的軍需部,但幾個月之後卻被駁回了。史密斯於是放棄了這一項目,轉而設計航天飛機和大型的軌道空間站。

儘管「逆火行動」的開端不錯,英國政府還是決意放棄V2技術,並將有限的研究資源從航空領域轉移到了核技術領域。

貝克雷克說:「英國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拯救本就自由的世界,我們的計劃破產了。」

貝克爾也同意這樣的看法:「這一提案的破產致使該國在所有可能性中,身陷最糟糕的處境,在1946和1947年的兩年間,英國是毫無作為的。」

然而在大西洋的另一側,故事的結局就不同了。美國軍隊給予馮·布勞恩所需的一切資源,用以將V2技術投入下一代的火箭研製當中。而研究的成果,便是於1961年將美國首位宇航員艾倫·謝潑德 (Alan Shepard) 送入太空的水星紅石系列火箭。

美國的首架載人飛船與史密斯的設計極為相似。貝克雷克表示:「紅石火箭不過擴展了V2技術,其中並沒有任何新技術可言,但它卻成功地將艾倫·謝潑德送入太空。」Image copyrightScience Photo LibraryImage caption英國可能在蘇聯的尤裏·加加林之前把太空人送入太空嗎

如果現實發生改變,軍需部同意了那項提案,世界上的首位宇航員應該是位英國人。

貝克爾說:「英國曾經領先美國十年時間,從本質上而言,原型火箭就是水星紅石。」

「這特別令人沮喪,但如果能夠證明這個國家本可以在社會、財政以及生活水平上過得更好、並且在處理這一技術的方式上我們曾經做對了,那也是極好的。」 貝克爾說。

然而如果不能與當下私人火箭、個人衛星和創新航天飛機的新時代相提並論,這也不過又是一個「如果可能」的故事、一個封存在英國星際學會成堆檔案架裏的故事。

用有限的預算製造可重覆使用的全新航天器,正是諸如維珍銀河 (Virgin Galacti) 與 Xcor 等公司眼下正在嘗試的事情。其他小公司,例如英國的噴氣發動機 (Reaction Engines) 公司,則致力於研發創新的推進系統,以便在未來為可重覆使用的航天器提供動力。

貝克爾表示:「原型火箭的精神得到了傳承,我們需要能夠鼓舞人心的政治家、他們了解投資這些東西的真正價值 — 我們已然證實了自己能夠做到,並且還將再次做到。」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馬英九:台灣不需核潛艇 要自造柴電潛艇

Image copyrightReutersImage caption馬英九表示,因為台灣海面並不適合,台灣並不需要核潛艇。

台灣總統馬英九表示,台灣並不需要核潛艇,因台灣海面並不適合,所以要自己造柴電潛艇。

據中央社報道,馬英九周日(23日)上午參訪位於屏東縣新園鄉的「宏升螺旋槳公司」,由公司董事長鄭正義接待參觀。

鄭正義表示,公司面臨造船行業人才流失及市場難以開拓問題,建議馬英九應正視造船機械研發人才流失及學非所用問題,並強調台灣的艦艇技術足以自造,但島內市場的開拓卻始終付之闕如,建議未來潛艇採購國際標應改由國內標為主。

馬英九表示,潛艇自造的問題自不在話下,台灣並不需要核潛艇,因台灣海面並不適合,所以決心要自己來造柴電潛艇,技術方面,武器系統則要海外引進。

馬英九指出,海巡」船艦持續擴編,到他卸任時,預計海巡署的船艦能達41艘。

針對人才流失問題,馬英九要求經濟部、勞動部可再與產業配合,研議留用人才相關方案;至於鼓勵造船產業問題,由經濟部及船舶中心評估研議。

美軍:將在日本岩國基地部署F35戰機


美軍:將在日本岩國基地部署F35戰機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第五代戰機F-35(圖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史威孚特(Scott Swift)25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電話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先進的匿蹤戰機F-35,將於「明年或後年」部署在太平洋地區。

共同社報導,據介紹,部署地預計為日本山口縣岩國基地,當地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戰鬥攻擊機部隊駐留的地方。

提出重視亞洲戰略的美軍計畫,截至2020年將把六成海軍船艦部署在太平洋地區。史威孚特司令表示,「已經有57%-58%在我的指揮之下」,今後也將有船艦及空中作戰能力方面的「最先進設備投入到太平洋」,例如F-35。

海軍陸戰隊型F-35可以進行垂直起降,目前一直在美國利用「黃蜂號」兩棲攻擊艦,進行艦上起降訓練。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國際空間站生菜豐收 太空人首次嘗鮮

Image copyrightNASA

生活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宇航員們周一(8月10日)首次品嚐了他們在太空種植出來的生菜。科學家們把這一口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載人飛船前往火星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能吃到在空間站里長出的生菜,讓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林德格林感到「不一般」。宇航員們把生菜放在一種特殊的盒子裏種植,另一名在空間站從事了一年研究工作的美國宇航員凱利也說「味道好極了」。

凱利說,這味道有些「像芝麻菜」。他一邊說著,一邊拿起小瓶的濃橄欖油和香醋倒在生菜葉子上調味,就像平常人們把番茄醬和芥末倒在熱狗上一樣。

美國宇航局表示,如果探索太空的宇航員能在飛離地球後自己種菜吃的話,他們可能就會更好地應對嚴酷的太空探險,而這些探險任務將耗時數月、甚至數年。

想要給火星定期提供補給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凱利說,宇航員想要在航行中生存下來,就必須自己種出吃的來。

他說:「這種有效負荷、以及能自己種吃的,是往既定方向邁出的一大步。」

在佛羅里達的肯尼迪太空中心工作的維勒,是美國宇航局研究未來生活支持活動的首席科學家。他說,西紅柿、藍莓和紅生菜這類含有抗氧化劑的食物,「將有可能改善人們的情緒,也將有效地抵禦太空輻射」。

這次長出來的紅生菜是此前「龍」號宇宙貨運飛船送入空間站的。這些蔬菜生長在一個特殊「蔬菜盒子」裏,而這個盒子是由位於美國威斯康星的麥迪遜軌道技術中心設計出來的。

生菜的種子被撒放在用於生根發芽的墊層上,墊層是由土壤和化肥組成的。

由於在太空不能給蔬菜澆水,所以在墊層的底部設計有特殊的灌溉系統。

每一個「蔬菜盒子」重大約七公斤,可以折疊、也可以拉伸。這個盒子還安裝了紅綠藍三色的LED燈來促進蔬菜成長。

維勒說,早在九十年代,人們就考慮用LED光在太空裏種菜了。

這些種子在7月8日被空間站上的凱利「激活」後,共生長了33天。

周一當天,林德格林戴著藍手套,用鑷子從盒子裏面收獲了這些生菜,並仔細地把菜葉放置在托盤上。

他隨後用食用檸檬酸制的紙巾將生菜擦乾淨,並把這些洗淨的生菜葉放到可重覆密封的袋子裏,交給凱利和另一名在空間站的日本宇航員油井龜美也品嚐。

他們還給當時正在空間站外進行太空行走的兩位俄羅斯宇航員也留了兩片生菜葉子。

美國宇航局在網站上寫道:「宇航員們會吃一半,留一半。他們將把留下的一半冷凍,等返回地球時,供地面的科學家進行研究。」

其實國際空間站去年就已經成功地種植出生菜,只不過沒敢給宇航員吃。那次的生菜後來被帶回地球,並都成功通過檢測。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史上最貴武器 F-35戰機正式進入美軍現役

7月31日(週五),美國海軍陸戰隊發表聲明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F-35戰鬥機已經具備了美軍認可的初步操作能力,將投入美軍服役。圖為F-35C在2011年測試時試飛的照片。(U.S. Navy photo courtesy Lockheed Martin via Getty Images)

美國海軍陸戰隊發表聲明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F-35戰鬥機已經具備了美軍認可的初始作戰能力(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IOC)。這標誌著這種經過14年錘煉的新型戰機將進入美軍現役。

F-35屬於具有隱形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具備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F-35一共有三種型號。其中F-35A屬傳統起降型,是F-22猛禽式戰鬥機的輔助型號。F-35B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專用型號,可以垂直起降。F-35C是為美國海軍開發的型號,是艦載機。三種型號中以F-35B的造價最為昂貴(每架1.34億美元),開發時間也最長。

在研發過程中,F-35戰鬥機遭遇到了種種障礙。其交付日期延宕了4年多,成本超出預算的兩倍還多。諸多問題讓F-35戰鬥機成為爭議和批評的焦點。進入現役之後,大眾可能會更多的關注其戰鬥性能。

因為在F-35B的開發過程中屢屢遭遇瓶頸,美國海軍陸戰隊不得不降低對該戰鬥機的一些要求,削減了一些他們認為不重要的功能。其中之一是為F-35飛行員開發的高科技頭盔。這種帶有增強夜視能力的頭盔目前尚未通過IOC測試。

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司令戴維斯(Lt. Gen. Jon Davis)表示,他對將F-35B戰鬥機部署到全球各地都很有信心。目前,F-35還只能攜帶導彈和炸彈,其機槍尚未完成。但是戴維斯說,在F-35的全部武器開發結束之前,編隊中的其它飛機可以向地面部隊提供類似的支持。

美國空軍預計將於明年宣佈其F-35C將投入現役,海軍可能將在2018年或2019年做出類似聲明。